当前位置:首页> 2015青年学者专题 > 资讯详情

盛斌:关注现实世界 不停修炼“经济学直觉”

2015-05-0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收藏

【进入盛斌空间】

盛斌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是南开大学经济学学科第一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与教授。

努力赶超国际同行

盛斌说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学术习惯,就是坚持每周将自己的学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和有关的年轻教师聚集起来,用大半天时间研讨与交流文献进展、工作规划和专业问题。

如果说1999年博士刚毕业的盛斌作为访问学者在丹麦学习是“开视野、见世面”的话,2008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的经历则让盛斌思考良多,“目前国内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水平同国际前沿仍有较大差距,国内研究总体上仍以追踪和模仿为主,先导性与创新性还不强,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复杂度和精致度还不高,在政策层面的研究深度与前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还需倍加努力才能站在当代学术前沿”。

研究适宜的对外开放政策

多年来,盛斌在贸易政策改革、WTO、中美关系、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APEC等领域,有着深刻的研究体会与感悟。

漫长的入世进程对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来说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种动力。WTO条款与规则也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提供了重要参照标准与外部压力。“现在WTO体制与多边贸易谈判处于低谷阶段,区域主义盛行一时,特别是高质量与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发展方兴未艾,比如TPP、TTIP等,国际贸易体制正经历着从1.0版本 (GATT)向2.0版本(WTO)再到3.0版本转型升级的过程,这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盛斌认为,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要求中国在深化认识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国内规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而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削减关税、配额与许可证等边境措施。

“以前中国通过贸易自由化改革成为全球化主要受益者之一,但新形势要求我们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环境标准等方面做出新的改革,只有通过释放与创造新的制度红利,才能继续享受全球化红利。这不仅是国际潮流与趋势的要求,更是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盛斌认为,通过签订高质量贸易与投资协定,将有力拆除中国国内长久的“边界内”保护壁垒,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改善竞争状况,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经贸发展质量,实现“以开放促改革”这一大棋局的战略目标。

为此,盛斌当前的一部分研究紧扣上述背景与问题,围绕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政策改革、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中国高质量FTAs网络建设、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主题开展分析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旨演讲,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论文与内部报告。

做学术走捷径行不通

现在,很多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过于重视、关注应用型课程,简单地将大学学习与日后的职业发展相联系,有的论文选题越来越肤浅。

“现在学生的研究技术能力越来越强,研究条件也越来越好,但其学术视野与高度、选择与判断能力、研究思路与规划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仍需逐步提高。”盛斌即便再忙,也会仔细阅读学生的论文,甚至逐字逐句修改。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他也严格尽责,认为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学生必须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洗礼。

盛斌对经济学学子提出建议与忠告: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勤奋、钻研与反复实践。大学期间为这种学习和锻炼提供了最佳的窗口期与场所,一定要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切勿短视、急功近利和偷懒走捷径,否则会遗憾终生。“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致用科学,关注‘现实世界’很重要。”盛斌强调,好的经济学研究多出自细心的观察与发现,再加上经过修炼的“经济学直觉”,这些都是成功研究的要素。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