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价> 资讯详情

不让评价方式走极端

2015-05-1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 钱革收藏

近年来,针对现实中社会科学(这里也包括人文学科,下同)成果和人才评价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有学者提出应运用多元化评价的思路替代传统上的一元化评价,有些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笔者十分认同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人才实行多元化评价这一思路,它总体上是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同仁对多元化评价不甚正确的理解。在笔者看来,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已经或准备出台的若干多元化评价社科成果和人才的举措,实质上是用另一种形式的一元化来代替现有形式的一元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一元化评价也好,多元化评价也好,都只是手段,关键还是要明确并服务于评价目标。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其目的除了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自身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发展迫切需要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关于创新,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里的两个分句所包含的道理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启示。自然科学研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社会科学研究也应该迎头赶上。有鉴于此,笔者以为,社会科学评价一方面要“更加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要“更加宽容失败”。

不要从只强调论文的一元化评价转到只强调专著的一元化评价。有人认为,自然科学评价与社会科学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然科学的主要成果形式是论文,而社会科学的主要成果形式是专著。这对文史哲等学科可能确是如此,但也不宜“一刀切”,各门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异不见得就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小。比如,实验心理学、数量经济学、情报学等学科的主要成果形式难道也是专著而不是论文?

不要从只强调量化评估的一元化评价转到只强调同行评议的一元化评价。关于同行评议与量化评估之间的关系,笔者已另有一文发表,相关观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量化评估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同行评议,如国际上的SSCI检索论文或国内的CSSCI检索论文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当然也有不同,就是同行评议(狭义)的专家只是来自一个学科领域,而量化评估中期刊审稿环节的专家则可能具有多学科背景,就是说,这里由什么学科的专家审稿取决于我们投什么学科的刊物。因此,片面强调同行评议(狭义)对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人员是非常不利的。而科学史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来自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研究。

不要在一些问题上是多元化思维,到了另外一些问题上又变成了线性的一元化思维。职称评定是与学术评价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有些高校规定,申报高一级职称有次数限制,一般以三次为限。客观地说,作为一项规章制度,其确有合理性。比如,有一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一直从事同一领域的研究,报了三次高一级职称都没通过,他也不想尝试新的研究方法或转入新的研究领域。笔者以为,这位同志在这一研究领域可能确实已经“江郎才尽”,没有研究潜力可挖了。但现在另有一名研究人员,也同样申报了三次职称没通过,之后他却发表了新的重要科研成果,或者获得了高一级学位,或者从国外著名大学留学归来,或者转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本着“特别爱惜人才、特别鼓励创新、特别宽容失败”的精神再给他一次申报机会呢?爱迪生发明钨丝电灯泡之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其百折不挠的精神连小学生都知道要敬佩,为什么到了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时,有的人就不以为然了呢?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