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张可礼:耕耘古代文学的“农子”

2015-07-2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张清俐收藏

他师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家陆侃如先生,出版的多部著作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魏晋文学的案头书,却自谦所著大都为“智者不为”之书。他就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可礼谦逊地说:“和业师陆侃如先生相比,我还远没有达到‘大家’的学术造诣,只是一名还算勤勉的文学史工作者。”

立志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1935年,张可礼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一个贫农家庭。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他始终保持“农子”的本色。“吃苦耐劳、勤勉不懈的治学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少年时期养成的生活习惯。”

年轻时热爱读书的张可礼有个作家梦。当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山东大学中文系。“后来投了几次稿,都是石沉大海,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没有创作这方面的才气,也就放弃了。”张可礼笑着说。

那时候的山东大学,汇聚了冯沅君、陆侃如、高亨和萧涤非等一批著名学者,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熏陶下,大学三年级开始,张可礼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立下了以学术研究传承发扬古代优秀文学遗产的志向。

坚持史料第一

1962年,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张可礼开始跟随陆侃如先生学习汉魏六朝文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他,将建安文学和东晋文艺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陆侃如先生治中国古代文学史主张从“朴学”到“史学”再到“美学”的方法。张可礼始终践行着陆先生所倡导的研究方法。

自1981年开始,张可礼先后完成《三曹年谱》和《东晋文艺系年》两部著作,后者花费了他六年多时间。张可礼说,“做这类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实事求是,有根有据,这要到国内多个图书馆,收集、查阅各方面史料,做许多稽考、辨证。”从该书书后所列194种“主要参考书目”和854人的“人名索引”可以想象作者查阅过多少资料。张可礼对东晋时期的文艺家生平事迹、作品年代以及有关文艺现象进行的细致考订、编次,至今仍是研究魏晋时期文学的重要参考。

笔耕不辍 誓不挂笔

已逾80岁高龄的张可礼仍每日坚持读书,著述不辍,他总结自己的“颐养天年辩证法”,就是“别累着,也别闲着”。在他看来,学术研究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事业,是生命的寄托。刚退休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立了目标:“有生之年誓不挂笔。力争一辈子干两辈子的事。七十岁退休前算一辈子,七十岁退休后算一辈子。”从退休至今10年的时间里,他与他人合编出版528万字的《陆侃如冯沅君合集》,独自完成出版百万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

“学者的晚年依然应该保持青春的心态和雄心。”张可礼说,“我目前正在编一部约百万字的《20世纪前期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编年》,以扎实的史料反映20世纪前期国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特点。现在已经撰写了80多万字,再给我3年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我是有信心的!”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