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 > 资讯详情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2015-08-26来源:学者在线 作者: 本站编辑收藏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华北日军在中国第二十九军防地卢沟桥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随后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负责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二十九军37师109旅219团,在团长吉星文的率领下奋起还击,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其后,日军利用与华北地方当局“和平谈判”之机,加紧向华北地区增兵。28日,日军在香月清司指挥下向第二十九军发动了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等将领战死沙场。7月29-30日,日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华北要地相继沦陷。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日。蒋介石也在庐山发表了谈话,宣布准备应战和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 日军挑起的卢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怒火。卢沟桥抗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遭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淞沪抗战爆发。

1937年8月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海军又在上海地区寻衅挑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为抢得战争主动权,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军大本营随即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两个师团开往上海增援,9、10月间,又相继增兵计达30万。中国方面也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赴沪参战。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后因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等处战场侧翼登陆,对上海战场形成合围之势,守军为避免更大牺牲,于11月8日起撤离上海。11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都相继投入重兵,死伤数量堪称巨大,为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此役改变了中日战争战略局势,成功吸引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南下华东,我方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更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1937年9月23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随着日本侵华的全面扩大和加深,尤其是“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中国抗战局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共合作这一关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刻。因此,国民党政府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两党终于达成协议。9月22日,国民党终于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由于国民党未能提出两党合作的具体方针,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宣言实际上就成为两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国共合作抗日的正式建立受到了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在宣言发表之前,国共已于军队问题达成一致。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西北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习惯统称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陆军第4军(习惯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后又组建新四军华南游击(支)队。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向红军发出改编命令,下辖115师、120师、129师和总部直属部队。由于战场形势危急,不等改编完成,八路军就立即出师抗日前线。8月22日,八路军115师作为东进先遣队率先誓师出征。9月初,八路军各师主力也相继挺进华北战场。从1938年4月开始,新四军挺进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华南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作战。

红军改编,实现了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御侮战争的伟大转变,从军事上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胜利完成,全国军队形成一致合力,共同抵御日寇的进攻。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消息传开,全国各界莫不欢欣鼓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在整个战略上,为忻口作战赢得了准备时间,有效地钳制了日军第5师的行动,并且从侧翼支援了平汉路的作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

日军占领上海后,为“膺惩”中国的抵抗,决定攻占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其所辖部队,多数为从上海战场撤退的残兵,也有教导总队等生力军。12月初,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全部英勇殉国。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

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大战开始。我军歼灭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并缴获轻重机枪近千挺,步枪上万枝,火炮、战车数十辆。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3月中旬,历时一个月,是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对日抗战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军于1937年12月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打通津浦线,连接南北战场,决定从南北两端夹击徐州,鲁南军事要地台儿庄成为日军的首争之地。

1938年3月,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进逼临沂;矶谷廉介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扑台儿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等部为主力,并请蒋介石下令调动中央军汤恩伯部,在台儿庄地区迎战日军。3月23日起,日军主力猛攻台儿庄,中国守军舍命奋战,主阵地几易其手,战斗异常激烈。战况最危急时,我方四分之三阵地失守,但守军拼死不退,最后预备队用完,通讯兵、担架兵组成敢死队上场拼杀。

3月31日,中国第五战区集中优势兵力完成了对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日军的大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激战4天,歼灭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并缴获轻重机枪近千挺,步枪上万枝,火炮、战车数十辆,其余日军残部向峄县、枣庄溃逃。台儿庄战役后,日军指挥官濑谷少将被撤职遣送回国。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战役历经半月余,歼敌11984人,击落日机2架,击毁日军铁甲车7辆,缴获枪支10000余支,弹药无数,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国人的抗日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

1938年6月武汉会战。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华中重镇武汉成为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1938年6月,为了击垮中国抵抗力量,侵华日军溯长江西上,发起对武汉的攻击。中国军队以武汉及附近地区为中心,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日本方面直接参加武汉会战的是第2军和第11军,共9个师团,约有25万余人的兵力,并动用了海军及航空兵团各型舰艇约100余艘、飞机400余架。中国方面以第五、第九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会战的陆军部队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空军派出作战飞机200架,海军派出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

日军从长江南北分兵进逼武汉。中国军队节节抵抗,在江南万家岭地区歼灭敌人四个联队,在江北田家镇等地予敌以重创。随后,日军发起疯狂反扑,南面之敌攻陷岳阳,逼近武昌;北面之敌攻陷信阳,推进至武胜关,对中国军队形成两翼包围之势。中国军队按预定计划向平汉铁路以西撤退,10月25日放弃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战场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日军占领武汉后,因战线加长,国力所限,对华战略攻势已达极限,开始从战略进攻向战略相持转变,“速战速决”的迷梦彻底破灭。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