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70岁是老年人语言能力衰退拐点

2015-09-2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刘楚群收藏

近年来,老年人语言问题进入语言学研究者的视野。老年人语言给人最显著的印象就是说话爱“唠叨”,这除了长辈关爱晚辈的天性以外,还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唠叨”是老年人语言能力衰退现象。

从生命体发展基本规律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早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三个阶段。进入晚年期,人的各项指标性能都开始慢慢下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谈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味,寝处不安。”这段话生动地刻画了人到达一定年龄之后,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其视觉、听觉、味觉和性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语言和人的生理特征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老年人语言能力的衰退是伴随着人的老化不可避免的过程,其最重要表现就是口语中大量出现各种非流利现象。

语言的流利性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语法结构的准确通顺,二是语义内容的明白无误,三是语音搭配的匀称和谐。其中第一个层面是基础,也是老年人语言衰退与否的最重要指标。老年人的口语非流利现象共有八类。第一,非流利性填塞,即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填塞一些没有任何信息内容的语言成分。如“我觉得这个这个这个闯红灯啊”。其中的“这个”、“那个”、“什么”都是填塞语,话语中过多的填塞语往往会影响表达的清晰度。第二,非流利性重复,即说话人非可控的或无意识的重复。如“关系又又又又又搞得不好”、“工工工工作到76年”。非流利性重复并无特定语用价值,是话语中的累赘,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类似于口吃。第三,非流利性缺损,即词、短语、句子或者篇章的某个本来应该有的部分残缺了。如“副作用吧,就是胃呀或者是腰呀(……),好像跟这个有关系”。括号中就是缺损的成分,缺损往往会影响语义的清晰表达。第四,非流利性抢说,即把本来应后说的成分先说出来,抢说之后又常常进行修正,使相同的成分前后重复出现。如“这个这个这个应该我们都应该提倡给老人让座”。句中“应该”就是抢在主语“我们”之前先说了,然后再修正,产生非流利现象。第五,非流利性插说,即一个话题还没有说完就插入另外一些话语,然后再回到原来的话题。如“我工作以来,就有一个买书的计划,我的工资10%,这是我的老伴,跟她商量啊,我的工资我自己拿10%来买书的”。例句中的“这是我的老伴,跟她商量”就是插说成分。第六,非流利性口误,即所说的和所想的不一致。口误是口语中的常见现象。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语言监察机制,能对说出来的话进行即时监控,一旦发现说出的话有什么不合适之处就会进行及时修正,从而产生非流利现象。第七,非流利性舌尖现象,即某些本来很熟悉的字、词或者名称,在说话过程中突然一时想不起来,通俗地说就是话到嘴边。如“呃,刘刘那个刘什么,那刘刘刘什么那个最有学问的”,说话人其实对此人非常熟悉,但话到嘴边一时却想不起来。第八,非流利性停顿,指话语中出现过多的停顿,既不是语法上必须的,也没有特定的交际目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话语断断续续、不连贯。如“也有,我,所认为的,啊,并不符合我,那个要求的,而是另外一种人”。句中很多停顿都是没有必要的,太多的停顿造成了话语的不流畅。

口语表达具有即时性、临场性、随意性,不像书面语表达那样严谨、简洁、逻辑清楚,自然也不像书面语表达那样流利,所以存在大量填塞、停顿、重复、缺损、抢说等非流利现象。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在口语表达中都或多或少会有非流利现象,但老年人的表现更明显、出现频率更高,我们对填塞、重复、缺损、抢说这四种非流利现象进行了年龄关联度调查分析,发现口语非流利现象与人的衰老具有正相关性。

我们设置固定话题访谈了50位65岁至90岁的男性高知(大学教授/副教授)老年人,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5组,每组10人。并且还访谈了10位男性高知(大学教师)中年人和10位男性高知(在读研究生)青年人,作为老年人的参照。对所有受访对象的自然口语进行录音、转写,共获得33万多字的语料,然后按比率统计不同年龄段的人出现非流利现象的情况。得出如下统计结果:第一,整体上老年组口语非流利现象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年轻组,据此判断,老年人口语表述流利度要低于年轻人。第二,就老年人来说,基本趋势是随着老化程度增加,出现非流利现象的频率也就越高,但70—74岁这个年龄段有点特别,其出现非流利现象的频率比后边75—79岁这个年龄段的要高。据此判断,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口语表述流利度不断下降,而70岁很可能是语言流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第三,从调查数据来看,20来岁的年轻人出现非流利现象也很多,甚至高过中年人和65—69岁的老年人,而中年人则出现非流利现象最少。据此判断,从青年到中年,是一个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语言流利表述的能力在增强,中年人的语言流利表述能力最强;而从中年到老年,语言流利表述能力在下降,这是一个语言能力衰退的过程。第四,65—69岁的老年人与40来岁的中年人相比,其非流利现象的出现频率差异并不是很大,但与70—79岁的老年人相比则差异非常大。据此判断,60多岁的老年人其语言流利表述的能力并没有明显下降,但70岁以上则下降比较明显。

我们推测:进入成年以后,语言流利表述能力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弧形变化特征,从青年到中年是上升的,中年到达抛物线的顶点,之后则开始下降,从中年到老年是一个下降的过程。也就是说,从青年到中年,是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年人的语言流利表述能力最强,而从中年到老年,是语言能力衰退的过程,其中70岁很可能是语言流利表述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拐点,之后语言流利表述能力下降才比较明显。语言能力和生理发展是相适应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简单反应时从婴儿期到30岁之前越来越快,到50岁、60岁时开始逐渐减慢,但减慢的程度不明显,70岁以后,反应时迅速减慢。所以70—74岁这个年龄段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很可能是语言流利度下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外学者有过这方面的研究,Kemper等人研究发现,到了70岁以后,老年人在语法的复杂性和命题内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老化衰退现象。这些研究都显示,70岁很可能是语言能力衰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