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大会召开

2015-10-08来源:北京大学 作者: 高乔收藏

“新文化运动百年——回顾与展望”纪念大会日前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教育部、首都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共同回顾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展望了新形势下大学的未来发展。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到会致辞,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沙健孙、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厉以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芙清进行了主旨报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副校长王杰主持了本次会议。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张东刚在宣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的致辞中指出,回顾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广大青年师生挺立时代潮头,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时代担当和冲破思想桎梏的巨大勇气。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的重要意义也在于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当代青年发展方向,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肩负起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时代使命。

朱善璐在讲话中回顾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引进介绍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解放思想、开启民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深远意义。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既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者。朱善璐强调,北大人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四考察北大时给予的殷切希望与激励,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走在时代的前列。

“文化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朱善璐指出,当前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然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先导,以强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大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大学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朱善璐表示,北京大学始终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并努力示范引领、走在前列。学校要牢记大学的文化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要始终坚持建设先进文化引领的世界一流大学,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和重要思想库。

朱善璐强调,在如今建设文化强国、齐心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关键时期,北京大学定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与兄弟高校携手奋进,传承新文化运动所承载的爱国情怀、报国壮志,用先进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夯实、巩固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发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重大意义,指出百年前主要由高校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立德树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实践,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的主要活动和重要作用,介绍了当前北师大设立启功教师奖、鼓励乡村教师等推动教育公平、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实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强调了思想解放、思想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继承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必要性。

与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主旨报告。《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通过回顾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与历程,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沙健孙结合历史现实,分别对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深入的历史评价。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厉以宁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引入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强调了向世界学习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通过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说明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李轶男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讲,表达了对新文化运动前辈关注国家命运、担当时代精神的敬意,并呼吁广大青年学生勇于担当、继承新文化运动精神,做“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还举办了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高层论坛,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讨与思考。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