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高端对话掠影

2015-10-19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王斯敏;张胜;姬泰然收藏

红色的背景板上,“中国近现代史与马克思主义”几个大字点明主题,庄重醒目;大厅正中的讲演池里,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谢春涛,来自中美两国的三位学者比肩而坐,共同演绎着一场充满碰撞与火花的深度交流。

这是11日上午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高端对话”第三专场会场。两天的会期内,主办方安排的三场高端对话成为关注焦点。中国道路与市场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发展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多位中外著名学者围绕这三大问题相互切磋、寻找共识,引得听众纷至沓来,共享“真理越辩越明”的乐趣。

纵览三场对话过程,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所言——“交流增进理解,碰撞才有火花”。

在以“落后国家发展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第二专场,埃及经济思想家萨米尔·阿明与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对话正酣。

“我谈3个问题:资本主义在今天的新表现;南方国家在世界秩序中的新变化;落后国家未来发展新策略。”阿明一一道来。顾海良随即评价:“阿明先生的演说让我更加明确,他的理论基点是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主张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选择道路。”随后,他紧扣中国实践作出回应:中国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以“中国道路与市场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第一专场对话,在3位美国学者之间展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波特尔·奥尔曼,密苏里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哈德森。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哪些问题?社会主义如何绘就发展蓝图?马克思主义在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有何作用?一个个问题被提出,学者们的回答尽显思想的张力与魅力。

作为对话主持人,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全程认真聆听。他表示,这样的对话含金量高,也启发自己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罗默强调社会主义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保持社会主义的精神,唤醒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回应?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专场的对话,交织着历史与现实,彰显出思辨与坚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坦言,想给中国道路下定义并非易事,因为“中国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发展和其他国家都不相同”。对此,梁柱和谢春涛观点鲜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基于国情的理性选择;但我们绝不固守僵死的教条,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台上学者们思想激荡、你来我往,台下听众也全情投入、积极互动,不断拓展着对话的宽度与厚度。

有中国学人的独立思考——“在资本主义占据强势地位的格局下,社会主义体系的出路与力量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钱秋月的提问,得到了萨米尔·阿明的详细回应:“构建社会主义体系的力量来自于人民,必须把人民变成一个牢固的有机结合体。”

有国外学者的深入探求——“我来自非洲,毛泽东思想曾给我莫大激励。今天,中国学者特别强调‘中国特色’,能否做一个易于理解的阐释?”面对坦桑尼亚学者的恳切提问,对话主持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睿智作答:“中国要用自己的发展成果为人类作出贡献,使自身发展惠及第三世界国家,惠及整个人类。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

对话终有尽时,留给参会者的启发却长久留存。

“这次对话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热情,领略了他们的思想风采,了解了他们的研究视域和问题指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表示。

“不虚此行!”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青年教师魏强兴奋而满足。专程赴京参会的他,准备当晚赶往机场返回学校,因为第二天他就要为大一新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次参会的所得就是最新鲜、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我一定会把它们带到课堂上,把真理与信仰传递给广大的青年学生!”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