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堆:数量惊人

2015-11-2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郝日虹;张春海收藏

11月17日,考古人员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这是目前国内西汉墓葬考古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此类文物发现。截至目前,出土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已超万件,显示着该墓独一无二的价值。

发掘项目已进行至主椁室,诸多谜题有望逐一破解。记者赶往位于江西南昌观西村附近的发掘现场,亲身探访并采访相关专家。

海昏侯墓地再现大汉雄风

11月16日,记者赶到南昌,下火车后巧遇一位家在发掘现场附近的司机,直接搭车赶往新建区发掘现场。

新建区位于鄱阳湖之滨,原为新建县,2015年9月刚刚撤县建区。初冬的南昌,下着连绵的中雨,有些道路泥泞难行。一路颠簸,让记者对介绍中说的该墓“地处偏僻”有了亲身体会。

海昏侯墓,从外观上似乎仅仅是个比周围高出几米的土丘。其封土高约7米,呈覆斗形,封土下有大型夯土基座,平面呈方形。巨大的天棚下,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曾宪辉带领下,记者进入墓室。巨大的空间,整齐的脚架,让记者不由得发出惊叹。墓室平面为“甲”字形,东西长17.17—17.34米、南北宽17.09—17.15米,深约8米,其中椁室深约2米,墓室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墓葬椁室,设计严密、布局清晰,功能分区鲜明,大汉雄风正随着发掘重现。

目前,正在进行主椁室区域的清理。记者发现,随着一层层的细致清理,现场不断有陪葬品出土,考古工作者用纯净水清洗、妥善包裹后送往实验室清理和保护。在车马坑附近,弥漫着一种香味。香味来自一种不腐的木材,考古工作者介绍,目前,木材的树种还不清楚,已送交专家鉴定。

西汉列侯墓地的新标尺

除了众多令人惊叹的文物,海昏侯墓的发掘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在海昏侯墓之前,已发现的西汉列侯墓有20座左右。其中包括长沙马王堆汉墓和近年发掘的西安张安世家族墓。不过,很多列侯墓都被盗过,而且墓园大都保存不完整,因此,人们对于汉代列侯墓的形制知之甚少。而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构成了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信立祥看来,作为一个高等级的墓葬,海昏侯墓的墓园保存比较完整。墓园是以海昏侯墓和侯夫人墓为中心而修建的。这两个墓共用一套寝和祠堂。其他的祔葬墓,每个墓前都有一个祠堂。这种形制和西汉的帝陵、王陵都不一样,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制。这是非常宝贵的。发掘显示,海昏侯墓的整座墓园曾有管理人员居住,他们主要从事维持安全和祭祀等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告诉记者,之前我们发现的西汉列侯墓,仅仅是发掘了墓葬本身,而此次是整个墓园完全发掘出来,这应该是学术上的一个突破。

墓主并非一般列侯

与此前发现的西汉列侯墓不同的是,海昏侯墓诸多精美的出土文物,证明了墓主人不同于一般列侯的特殊身份。

《汉书·地理志》记载,海昏为豫章郡的十八县之一,唐人颜师古在注中称,“即昌邑王(刘)贺所封”。汉代的豫章郡,辖境大体相当于今日江西省。而海昏侯在历史上共有四代。海昏侯墓的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代海昏侯,是萦绕在专家心头的疑问。到目前为止,这位墓主人究竟是曾作过昌邑王、又曾当过短短27天皇帝后被废降为海昏侯的刘贺,还是其后人,还没有“一锤定音”的证据。揭开这个悬念,仍需要等待更为关键的证据出土。

信立祥表示,墓主人是否为刘贺,目前正在积极寻找更多的证据。现在只能谨慎地说,许多出土的文物将墓主人的身份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竹简、木牍上。此外,海昏侯的主棺虽已被压扁,这个区域是否会有官印和私印也值得期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胡东波告诉记者,目前海昏侯墓已出土的青铜器,以前曾见于汉代王一级的墓中。实际上,这是将墓主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证据。当然,我们不能就此下定论。因为有些器物有可能是由刘贺传下来的,而且目前未发现黄肠题凑,所以仍在等待关键性证据的出土。

白云翔的个人意见是,根据目前出来的信息看,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可能性最大。有的漆器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等文字。西汉除了汉王朝有统一的纪年之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纪年。因此,这显然说明墓主与昌邑王有密切联系。

此外,出土的两架编钟也是王特有的或接近王的等级身份的人才能使用的。墓中还出土了实用的车马。一般的列侯墓葬也有埋车马的,但仅是模型。而且,这次出土的车马器极其精美,包括错金银的、鎏金银的。白云翔推测,墓主人并非一般的列侯,而是列侯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人。

多学科与高科技的全面展示

海昏侯墓形制复杂,文物种类多且易碎、易腐烂。文物能否得到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提供准确标尺等重要课题。

在该墓的考古发掘和保护过程中,十分注重多学科介入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实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竹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设计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参与其中。在整个考古和保护过程中,广泛运用了考古地理信息系统、航空拍摄、三维扫描、延时摄影、数据库建设等数字化采集和记录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他们正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始终将现场文物保护放在首位,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实现了发掘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目前,已初步建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以期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发掘和保护中多学科合作、应用现代技术,给白云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该墓的发掘具有代表性,应用了所能用的全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并不是在发掘结束后,而是自发掘伊始就引进多种科技手段进行采样、整理、科技分析等,最大限度地提取了科学研究的信息和资料;同时,使文物第一时间得到保护,为后来的展示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发掘过程中就开始考虑到今后的展示和利用问题。在当今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理念和方法,值得其他考古发掘项目学习和借鉴。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