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世界走进中国

2014-12-0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项江涛 姚晓丹 闫勇收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以及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产生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需求。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逐渐成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围绕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等相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内外专家学者。

孔子学院可开设中医课程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在日前召开的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5周年庆典上提出,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的观念体现了汉语教学由单一视角向双向互动新视角的转换,即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转向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并重的汉语教学新态势。这使得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管理和教学的从业人员要避免仅从主观上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

国际关系学院法国籍专家阿莱克西斯·马丁(Alexis Mart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孔子学院在法国享有良好的声誉,所开设的大部分课程都能适应法国人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感兴趣,因此孔子学院或可考虑增设与中医有关的课程。”

李宇明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应有一些基本理念,如汉语国际教育是世界各国自己的需要,中国只是作为参与者、推动者、服务者,有责任去提供更多的、及时有效的帮助;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要将汉语教学与当地语言生活相结合;当地化的根本目的是让汉语学习者通过汉语学习了解中国的当代和未来。李宇明强调,汉语国际教育在于使汉语学习者通过汉语这一中介,认识中国,推动世界走进中国。

围棋、太极拳等活动有助汉语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歌德学院是对外语言教学的成功典范,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该学院的理念之一就是:“学习语言是理解另一种文化的途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途径。”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推广自身语言和文化海外教育的工作。除歌德学院外,法国法语联盟、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俄罗斯普希金学院、韩国世宗学院、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学院和土耳其尤努斯·埃姆莱学院等科研教育机构均在这一领域有所涉足。这些机构除承担语言教学功能以外,还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推广交流作用。

中国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既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又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接触到了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服饰、书法绘画、围棋、太极拳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对此,马丁向记者表示,对书法、国画、诗词等中华文化组成部分,法国人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建议为了适应所在国的需求,更易让人接受,中文教材应多增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此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也能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在巴黎,孔子学院邀请过很多中国学者、作家、记者等举办各类讲座,效果很好。

日本每年15万人学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不免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缺乏语言的使用环境、教育内容与学员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等。被访学者表示,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日本国立岛根大学外国语教育中心汉语讲师丁雷表示,日本每年有近15万人在大学学习汉语,他们是日本学习汉语的主要力量,也是保障中日两国未来长期友好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基本发音还掌握得不好,简单的日常会话也听不懂、说不好,甚至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汉语失去了信心。对于日本大学生而言,要做到完全掌握声调的发音有很大的难度。如何才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难度?这要求汉语教学从业者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进修学院讲师李琳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具体教学中,学习者获得基本汉语语言能力后,其口语体向书面语体的转换能力并不尽如人意,造成教学预期与实际效果的脱节。其中主要与课程设置、语言输出的难度以及有效训练方式的缺失等有关。

教师应有课堂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国际汉语教师到海外进行汉语教育工作时也会面临一些教学执行上的难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军的《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调研报告》显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所应具备的第一条基本素质就是课堂管理能力,原因在于中外基础教育的课堂管理方式存在差异,中国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到了国外往往会水土不服。因此,国际汉语教育者既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对此,马丁建议,“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多选择一些更有趣味性、更让人容易接受、更丰富多彩的方法,比如更多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以及更有趣的文字等。”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