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百年中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14-12-0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李永杰 王广禄收藏

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的中文学科都迎来自己的世纪庆典。有学者表示,这预示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教育已经走过了第一个百年历程。其间,她经历了辉煌,也有过低潮,如今又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百年中文都经历过哪些曲折?下一个百年的中文学科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百年:发端 发展

从学科设置角度来看,通常所说的“中文”学科,全称是“中国语言文学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洪告诉记者,我国大学里的“中文”学科从清末设科起算,已超百年。清末时期,清政府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奏定大学堂章程》,均明确规定设立“中国文学门”,这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学科。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文学科在各校、各阶段名称各异,但多数称之为“中国文学”,其教学单位“中文系”更成为人所共知的大学系科名称。而在当前的学科设置中,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其下设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八个二级学科。

据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文学院教授戴伟华介绍,20世纪20—40年代,中文学科一方面继承清代朴学传统,另一方面引进西方实证方法,体现出新学与旧知交汇的学术特点;50年代,受苏联影响,文史哲开始分科,中文学科内部也进一步细化;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过60、70年代的相对沉寂,80年代以来,学科逐步恢复并得到发展,其间文学创作和研究成果丰硕,相关专业毕业生一时也广受青睐。可以说,中文学科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推进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传播,与之联系并不是那么直接和密切的中文学科好像一下子“失宠”了、被“边缘化”了,“中文无用说”一度甚嚣尘上。

价值:精神血脉 文化基因

戴伟华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想主义在社会思潮转向中回落,现实主义抬头,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了某些不良导向,不少人对教育功能的认知变得片面而短视,对于中文学科的最重要的价值,如接续传统文明、建构新文化,进而扩大优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竞争力等认识不足。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表示,一个民族的母语和文学,一直以来都关乎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承继和开拓创新,关乎国家核心价值的塑造,关乎国民精神素质改善和提升,关乎人的灵魂安顿,这就注定其在任何时候都“边缘”不到哪里去。

在陈洪看来,“中文(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中文学科在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特殊意义,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在我国社会文明建设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他认为,从国家文化战略、地区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看,中文方面的专门人才,仍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文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实现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认为,抛开只关注学生就业率等目光短浅的功利观念和做法,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文盛则民族盛,中文衰则民族衰,中文亡则民族亡。因此我们应该对中文学科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起点:顺应潮流 主动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治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曾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受访学者表示,这为中文学科发展提供了历史新机遇。

“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民族文化烙印,它在我们的民族认同中有着本体的认知功能和永恒的价值。”莫砺锋表示,汉语又是一种高度文学化的语言,中华民族的思维活动和文化创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许多史学、哲学的典籍也洋溢着丰盈的文学意味,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中文以及用中文书写的中国历代典籍,形成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割不断的纽带,是一道最坚固的文化长城。

就学科自身发展来说,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中文学科学术研究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变化和革新。戴伟华表示,这个革新应包括“三个结合”:其一,学科发展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既善且美的内容,特别是在道德层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其二,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相结合。中文学科人才培养,不仅要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更要培养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的新型人才,培养出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标兵。其三,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应进一步服务社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文学科是一个底蕴深厚、需求持久、应进一步强化的人文基础学科。”陈洪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文学科自身要有危机感,做出主动调整应对新的挑战。“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通过自身的提升加以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李永杰 王广禄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