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智库怎么看"7%左右"的GDP增速?

2015-03-09来源:新华网 作者: 张钟凯 郭信峰 全晓书收藏
    从未有一个数字被如此期待。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2015年的GDP增速目标为“7%左右”。何以是7%?是高还是低?向哪要动力?请听专家为你一一解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关键词:顺应规律、产业升级
 
  “7%左右”是中国经济“从超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过渡”的自然选择,是由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决定的。如果在潜在增长率回落情况下,还追求以前的超高速增长,必然会带来发展的扭曲,所以政府定“7%左右”,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
 
  最大的增长动力和空间在哪儿呢?相对于依赖新一轮技术革命提振经济的发达国家,中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空间非常大。在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培育中资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走出一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速产业升级的道路来。同时,如果我们还能叠加上一些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那么经济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关键词:调结构机遇期、改革红利
 
  在GDP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破除误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需要GDP,但是不能唯GDP至上。从增长潜力来说,只要不发生大的困难,今年还是有条件实现“7%”的。更重要的是,定在“7%左右”是考虑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例如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所以在考虑实现“7%”这个预期目标的同时,要抓住机遇期,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保证有质量的增长,将“7%”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7%左右”这一增长目标靠什么?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将带来内需大市场,这是新常态下的突出优势。第二,服务业增长依然会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这奠定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城镇化,尤其人口城镇化,仍然会提供很多发展潜力。第四,改革将会持续释放发展红利,尤其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以及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关键词:潜在增长率、有效投资
 
  “7%”这个指标是高是低?这个要与潜在增长速度相一致。不可否认当前由于人口红利消失、投资放缓等原因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回落,当前潜在增长率预计在7.5%左右。制定GDP增速目标既要考虑应对当前房地产下行等周期性经济问题和保证充分就业,又要尊重内在增长潜力、为推进改革提供空间,所以定“7%左右”是科学的。这既能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也能为中长期改革打基础,总体意味着平稳的增长。
 
  如何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从短期角度而言,要灵活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当下经济下滑压力,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另外推进城镇化、区域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会起到一定作用。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要向改革要空间,要动力,比如国有企业改革等要加速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关键词:增量可观、金融改革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7%左右”的发展目标位于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符合当前中国现实情况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GDP增速降低,但是由于经济总量大,增长7%带来的增量是很客观的。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不断在优化,这也是政府协调改革和发展的主动选择。
 
  新的动力首先来自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注册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等,将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其次是创新。互联网、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业等技术、产品和产业升级将带动消费升级和拉动就业。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拉动很大内需,另外自贸区扩容、“一带一路”等区域开放规划,以及欧美国家经济复苏,都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瞭望智库高级研究员林卿颖——关键词:关注过程、细化改革
 
  下调增长目标,说明本届政府工作更加务实。应该看到,下调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要增长,而是要改变增长模式,改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体系,把注意力聚焦到调结构和惠民生上来。从测算看,增速放缓会对经济带来影响,但并不影响就业与收入增长,且利于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各项改革。
 
  接下来,应该在继续深化和推进现有改革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细化改革任务。例如,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扶持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等“五新”动力。我们做过大量调研,发现转型升级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恰恰是政策激励和政策服务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快激发需求端的改革,推进投融资改革、价格改革,完善和调整房地产政策,推进社保和户籍改革等有助于激发需求端活力的改革举措。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