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美学术高层论坛聚焦“现代化”

2015-05-1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张春海收藏

16世纪以来,人类的现代化历经数百年时光,至今仍是未完成的事业。现代化交织着人类的激情与梦想,以其日新月异的面貌激发现代化研究回应新的问题与挑战。

5月9—11日,以“现代化:中西比较的视野”为主题的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等分别致辞。30余位中外学者就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与儒学等论题展开切磋与交锋,多次掀起热烈而友好的激辩。

在致辞中,高翔指出,什么叫“现代化”,谁有资格界定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普世性,现代化是否等于西方化;如何认识现代化历史;如何看待现代化研究范式等十个有关现代化的问题是研究者必须直面的。

新自由主义并非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曾充分肯定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取得的突破。然而,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叹为观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西方式的现代化也暴露出诸多负面效应:与之伴随的是贫富悬殊、环境破坏和文明冲突等问题。

在肯定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的同时,高翔指出,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是否意味着只有西方国家才拥有从概念上界定“现代化”的话语权利?是否只有西方式的现代化才能称之为“现代化”?非西方世界是否只能在西方规定的“现代化”概念框架中邯郸学步、削足适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西方式现代化模式,遭到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的反思与质疑。学者表示,西方化模式并不具有普世性,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回顾人类现代化的历程,总结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成败经验,特别是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教训,启示之一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新自由主义模式,以避免由其导致的危机与陷阱。

当前,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在一些人心目中,“美国化”俨然是现代化的样板。对此,迈克尔·罗斯表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更加“美国化”。举办此次中美学术高层论坛,目的在于促进学者共同反思追求现代化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

世界现代化离不开“中国故事”

纽约大学中国历史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学教授,中东与伊斯兰研究学系主任兹维·本-多·贝尼特讲述自己的体会:今天谈论世界的现代化,不能不讲述“中国故事”。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不平凡的现代化道路,高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国情,引领中国走向未来。如何准确认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何抛弃偏见、狭隘,清晰地判断其世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今天,中国仍在“现代化”中,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讨仍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现有的西方模式,只能是创造性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模式。华中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马敏总结道,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走了一条独特的历史道路。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其背后的原因要在“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等关系中去寻找。今天,研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现代化理论有着特殊意义。

建构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现代化范式

高翔特别强调,既然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那么现代化历史的书写就必须打破西方中心论,更多地关注非西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打破西方中心论,不是要建立另一个中心论,而是要“去中心论”,对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以平等的态度相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更新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现代化范式,书写一部真正具有全球史眼光的世界现代化历史。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阐释,综合现代化理论适用于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如果完成两个转变,即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最终达到知识文明,它们将实现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此次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向全球同步直播,并首次实现PC端与移动端同时播出,取得了良好效果。会议专题内容的微博点击量达到24.8万余次。

中美学术高层论坛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的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在中国和美国轮流举办;此前两届主题分别为“传统”和“启蒙”,并结集出版《传统与启蒙:中西比较的视野》论文集。第四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将于2017年在美国举行。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