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国智库新军崛起

2015-06-05来源:大公报 作者: 收藏

一场以“智库在决策中的作用”为主题的闭门研讨会,成为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的压轴亮点。近两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热”逐渐从中国官方的文件中延伸至国际舆论场。“一带一路”、“G20”等重大国家战略、决策背后,凝结新型智库的推动力。日前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7家中国智库跻身全球150强。

“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今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首次从国家软实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智库建设的政策落实。随后习近平在博鳌讲话中强调,要形成国际化的智库网络,再次将智库建设的要求提升到新的层面。

新型智库不吃“财政饭”

中国智库借势加速发展。前述报告指,目前全球6681家智库中,美国居首佔1830家,中国排第二为429家,但仅七家智库挤进全球150强,排名最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列第27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6家智库依次位列其后。令人惊喜的是,刚刚成立两年的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名列106位,成为近年来唯一新晋入榜的新型智库。

必须承认,与国际知名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大而不强”。此次上榜的智库多属官办或具官方背景。其中,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堪称中国最大的两家智库,均在行政编辑内,参谋体系与决策体系间难以分离,机构运营经费亦源于行政拨款。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此前撰文强调,孵化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战略智库,刻不容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则指出:“建设新型智库,需要在人事、财务制度,及统筹协调外部力量机制上作出创新。”

人大重阳即是新型智库的代表之一。“以‘一带一路’、G20等与金融相关的国家战略为重点研究课题,是我们获得国际和决策层双重认可的重要原因”,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告诉记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的极力推动下,人大重阳从递送内参报告,到两度举办G20智库论坛、推出共同声明,力促20国智库支持中国申办2016年G20峰会。随后又出版中国首部G20智库蓝皮书,承办布里斯班G20官方预热峰会,背后凝结了新型智库力量的国内、国际推动作用。

王文介绍,人大重阳自建院始就去行政化、不吃“财政饭”,研究人员由社会招聘、人民大学校内学者、已退休的前金融高管以及国际学者组成。其中包括首位全职为中国智库“打工”的洋智囊,英国伦敦市前商业与政策署署长(相当于副市长)罗思义(John Ross)。“虽然是外国前高官,他的工作也会被定期考核,也要坐班”。

“中国新型智库需要外国精英的参与”,王文指出,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全球一流智库都有大量外籍知识精英。

经世致用做好“师爷”

中国智库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机遇,但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大国智库》作者王辉耀表示,“不能一窝蜂而上”是智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王文亦指出,应避免泛化“智库”概念,明确学术研究机构与智库两者的区别分工。

数据显示,在中国,名称带“研究”字样如“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室”等至少有20万家以上,大多属由财政拨款、有行政编制、以学术特质运营的研究机构。王文指出,目前许多学术研究机构都试图建智库,但据他赴美国调研发现,美学术研究机构与智库分工明确,前者偏于基础性研究,后者则注重影响政策,长于应用性研究。

“片面‘泛化’智库概念,或导致教育与研究资源浪费”,王文说,“为了学术”与“为了政策”是美国知识界相对清晰的两类功能,中国不可混为一谈。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此前对内地媒体表示,中国智库多元化发展,要进行功能、领域及方式的定位,“大家要不一样,三个定位都很清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当下90%中国智库具有官方背景,有观点强调新型智库研究必须有独立性。对此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并不完全贊同,他认为智库需要的是“师爷”,而不是教授。“智库是拿方案,做幕僚。不像高校搞理论研究,好的智库方案就是经世致用。我们的研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他说。

王文也表示,部分人将“独立”引申为智库必须批判,那就理解错了其本意。欧美智库提倡的“独立性”指其基本立场相对于民主党或共和党“独立”,美国智库的研究产品最终指向也是希望影响政府或改变政策。他续称,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要防止“独立性”误解而出现与政府“对立化”趋势,也要避免仅为政策出台做註脚的“迎合化”倾向。

提及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王文表示乐观,中国决策需要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需要大量专业化政策研究人才为之支撑,“智库是中国梦大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承重墙”,智库正在迎来春天。

洋智囊剖析“四个全面”

崭露头角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吸引了越来越多洋智囊任职。不久前,中国官媒《人民日报》连续两大整版刊登12位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的撰文,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四个全面”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总干事、阿根廷总统热门候选人、人大重阳外籍高研卡洛斯.马格里诺斯写道:“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看到了他(习)巨大的决心和魄力”。

“外国学者怎么看‘四个全面’?”王文想到这一策划时有些兴奋,引导“老外”研究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核心政策,是中国智库过去未曾尝试的,也是加深中外了解的重要手段。他随即向多位外籍高级研究员发出邀请。从“联络、解释到翻译、沟通,过程复杂”,王文说。

“四个全面”表述极具中国特色,发出邀请时尚未有官方译文,这令王文的智库团队有些头疼。“最后我们翻成‘Four comprehensives’,与后来官方翻译一致”。王文透露,最初接到这个“任务”时,卡洛斯和许多外国学者对此“完全没概念”,于是他将国内研究员分成多个小组,“一对多”地向洋智囊们翻译、解释“四个全面”内涵与中国发展的关系,然后请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隔着越洋电话,王文与一位外籍高研沟通了半个多小时,“先告诉他我自己是怎么理解的”,王文表示,交谈中对方还曾感慨,“全面深化改革”是很难的,习主席有此魄力和决心不容易,国际上很多政要未必能做到。

几个星期后,这位外国前政要将其思考成文,文中写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主要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的基本元素。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驱动,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理解的深度颇显功力。

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事件簿

2013年4月 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标。

2013年11月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2014年7月8日 习近平指出“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并使之制度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 中央深改小组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指出“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

2015年1月20日 中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2015年3月 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讲话倡议,将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影响力推向新层面。

 

附:中国智库国际排名(来源:宾州大学《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27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第36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第40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第48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第61位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第71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06位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