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价> 资讯详情

学术著作同样需要健全的评价机制

2015-07-2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 丛晓峰收藏

学术著作是最能记录、传播思想,特别是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载体。过去,我们拿到一本学术著作,会肃然起敬,有一种神圣感。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学术著作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是学术著作出版的泛滥,有很多所谓学术著作粗制滥造,缺乏创新性,有些作品纯粹是为了应付评职称、考核,或者为了完成课题任务拼凑而成,这样就降低了学术著作的价值和意义;二是不少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著作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度,甚至是湮没进去,不像课题、获奖论文,甚至是专利那样,在评价体系中享有更高的权重。

究其原因,从宏观上看,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整个学术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从微观上看,对学术著作水平自身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学术界在“管理科学化”的口号下,制定出了大同小异的量化方案,如发表学术论文、承担课题、出版著作的情况,从层次到数量,这样的量化规定,应该说是在现行体制下出于无奈、用心良苦的一种产物,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确实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其实,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最需要解决的还是从微观层面入手,首先构建起对学术著作自身的评价机制。如建立权威的学术著作评价组织,通过该机构组织知名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学科划分出不同的学科组,评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著作,对学术著作的水平进行分级;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也要建立起对学术著作水平分级机制;逐步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使学术著作自身的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完善,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对学术著作的关注和重视,提升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在整体的科研评价体系中,提高学术著作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使学术著作与课题、获奖论文获同等对待。

学术著作与学术论文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学术容量大,学者有更多的篇幅和空间表达、传递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甚至将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有些学术单位和机构,当前的学术著作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呢?这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如科研成果评奖时,评审的时间大都比较短,学术著作一般都是大部头、字数非常多,而评委却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完完整整地阅读完一本学术著作,最后只能粗略地看看著作的主要框架和观点。甚至有一种倾向,就是简单地根据出版社的影响和名气来评判学术著作水平的高下,这样就丧失了学术评价本身的意义,也降低了人们对学术著作影响力的期望。而且,当前的学术界也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阅读的快餐化、碎片化,使得人们难以潜心读书、思考,更不要说是耐得住寂寞去研读学术著作了。

相对于书的评价,论文的评价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学术期刊有比较严格的分类,形成了期刊分级、分类的评价制度,虽然这些办法也有很多不足,但从总体上看,促进了论文的分流、分类,对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学术论文与学术著作相比,篇幅比较短,对学术水平的高低较为容易判断,因此学术界也愿意用学术论文的水平来评判学术水平的高下。

总之,构建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水平、学术价值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术著作的评价,我们要从其选题依据、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根据影响学术著作可信度及其影响力的因素和指标,综合制定出学术著作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