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详情

人们为何追捧西方女权斗士?

2015-08-10来源:“社会学了没”微信公众号 作者: 胡景元收藏

摘要:主流观点认为,女权运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70年代) 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9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

炎炎夏日,当广大女性的衣橱被无袖的夏装占据的时候,刮腋毛也自然被提上了日程。然而,女权主义者却说,腋毛是可爱的,有趣的,性感的,能够展现出真实而多元的女性身体。不久前,微博上发起了“女子腋毛大赛”的活动,然而,不少网友却斥责此活动“恶心”、“无聊”,认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已经被“玩坏了”。国际媒体对此却有特别报道,并将之解释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反抗。

事实上人们对性别这一话题的关注持续已久,这个看似私密的话题,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这种力量又反过来建构着我们在性和性别方面的体验。而人们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常常会过于追捧西方的女权斗士和西方的女权理论,却很少去探究中国本土女性为争取两性平等而做出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的女权主义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就是绝对的男权社会,但纵观古代的文献,绝不乏女权主义的影子。《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乌桓人“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仇报故也。”这说明母系族人众多、权重,男子害怕报复而不敢撒野。《辽史·礼志》记有再生仪和奥姑的尊位,都是女权的再现。“再生仪”是皇帝在十二岁时,季冬三月择吉日,置再生室,母后、皇帝、产婆、童子、侍卫,复演皇帝出生时仪式,以谢母氏。在女真族的先民那里,最早的天神就是女神,她生育万物,主宰一切。

除了古代神话和史书记载,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也都有女权思想在里面。虽然这些小说均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比如《三国志演义》有杀妻以妻肉供刘备吃食的描写,《水浒传》有更多的对女性施暴的血腥描写,《金瓶梅》更把女性写得不堪,但是却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女性角色,如果断勇敢的王熙凤,在命运面前不低头、敢于抗争、再如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这在夫为妻纲、男强女弱的男权社会必然是一种突破。《闽都别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使男性显得笨拙,黯然失色,在思想意识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古代女权主义的崇尚。如吴青娘在政坛上扶持丈夫,有谋略、有见解,让其丈夫周启文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吴瑶琴、林庆云在政治才能上也有不逊的表现。

中国古代女性在政治上也大有作为。萧燕燕(睿抖皇后)为北宰相萧思温女,辽景宗皇后,因景宗多病,“国事皆燕决之”。及景宗崩,萧后“跨马行阵,与幼帝提兵,”南征大宋,深入内地,1005年与宋真宗订“擅渊之盟”,得宋输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萧燕燕以女主临朝,辅幼子辽圣宗“称制凡二十七年”历有治绩。萧燕燕的姐姐齐妃也是能征贯战的女将,齐王死后,她带兵出征,鞍马为家长于射御。自选美男为婿,执三万大军,镇守西北。除此之外,北魏冯太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有把持朝政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都是女权思想在父权社会下最好的体现。

二、中国古代没有女权运动?

中国古代的女性可谓是受尽了压迫。其实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女性都是如此,在父权社会下,女性受到了极大地压制。根据考古,早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晚期,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就已经转变为父系氏族了。中国古有《列女传》、《女诫》,印度认为女有三障十恶,中东的祆教提倡一夫多妻,《圣经》中夏娃是亚当的肋骨更是奠定了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地位。

中国女性受了太多的压迫,但是她们为何还要如此之顺从于男性,以至于女权主义的大风要从西方刮起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诞生后逐步允许妇女参与社会大生产,这使得妇女有了一定的经济权利,可以不依赖男人就能活。所以西方女性们开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而封闭的封建社会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如果要搞女权运动,那显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不乏奋起抗争的进步女性,却不曾见过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

三、西方的女权主义

对于西方的女权主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主流观点认为,女权运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70年代) 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9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第三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人们在父权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她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女权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的坏状况。

三次女权运动均起源于西方,酷儿理论、sex&gender、社会性别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及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借用的符号互动论、交换理论等也都是西方社会的产物。本土化的女权主义究竟该如何应对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呢?

四、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社会

恩格斯曾经说过: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然而,在母系社会中,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绝对统治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我们追求的并不是一个女人争取权利超过男权的社会,而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

美国人类学家艾斯勒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过一个伙伴关系的社会,在原始社会,虽然是母系社会,但是两性维持着平等、依靠和合作的伙伴关系,随着发展,“男神文化”取代“女神文化”,历史成为单一的男性统治的历史。但是男女平等的伙伴关系的社会模式却没有完全消失,她仍然在父权制社会下苟延残喘,并与男性统治关系的社会模式做着斗争。

一提起女权主义或者女权运动,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这是西方的东西。本土化的女权主义如何才能深入人心,从而应对西方女权主义霸权?先是从观念上进行建构。兴办女性和妇女出版物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多推出相关的专题节目,利用大众传媒将女权思想传播给民众,思想的转变是成功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女权运动仍然带有阶级性质,我们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女权运动,因此我们要走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之路,坚持进行“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除此之外,多与国际NGO联系,批判性地学习西方女权运动的经验也必不可少,加快对本土女权主义的建构,本土化的研究必须具备反思性,反思自身的缺陷,多去挖掘中国自身的女权思想和女权运动,并敢于挑战男权中心的价值体系。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评价了《内罗毕战略》的执行情况,制定和通过了旨在提高全球妇女地位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20年过去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女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女权主义须迅速崛起,中国女性需要参与女权主义的话语实践,成长为话语主体,获得对话的机会,争得女权主义的自由解放语境的在场和主讲地位。

两性平权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女权运动和西方的女权运动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虽然西方的女权斗争推进了中国女权运动的进程,但中西方的女权运动各有千秋,当中国的女权主义者遇上西方的女权主义者,合作才是最佳的选择。女权斗争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也不是只有女人才能完成的事业。正如美国女权主义者葛罗莉亚·斯坦能所言:“所有认同平等和人性的完整性的人,都是女权主义者,不论男女。”

声明:“学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