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 > 资讯详情

王林申:三国联合抗日 不分国籍同甘共苦

2015-08-26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马义恒收藏

王林申

“反法西斯战场上,不分英国兵、美国兵、中国兵,只要是抵抗日军侵略的都是同甘共苦的好战友。”王林申,有着外界熟知的称谓“中国远征军”。在印度战场,他作为10余万中国远征军一员,与英国、美国盟军共同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国的后防线。

远征军王林申,虽已是93岁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精神矍铄。8月10日,记者与宇通爱心社志愿者一同来到河南省漯河市空塚郭乡探访老人,王林申行军礼欢迎众人的前来,“我是打日本的兵,现在,国家和人民认可了,我高兴啊。”王林申思维清晰,开启了那段抗战记忆。

1943年秋天,王林申作为一名新兵,在经过美国人严苛的体检后,他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乘坐飞机前往印度。“我们直到上了飞机才知道,此次是要去印度联合英美同盟军抗击日军。”王林申和战友经驼峰航线到达印度后,在南永桥进行了为期4个星期的军事训练。

训练结束的王林申被分配到独立工兵团,而由他们修建的正是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的史迪威公路。“前方打仗枪林弹雨,飞机轰炸,我们紧跟在部队后面争分夺秒铺路。”王林申说,“那儿都是密林,中国士兵在前面铲断树木开路,英国士兵开着工程车压平,再铺上一层从河里拉上来的石头压实,大家通力合作。”说到兴起,王林申不由比划起来。

“打仗间隙,不论是美国、英国还是中国士兵,大家都是笑脸相迎,虽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但抗战的心是一样的,这就够了。”王林申回忆,前线打仗,英国受伤的士兵退下来,中国士兵都会主动帮忙包扎。有时驻兵休息,美国士兵看见中国士兵在抽烟,就比划着要求给他们一根,中国士兵也会友好地递过去。“How are you?”、“Do you have a dinner?”……王林申至今还记得那时经常交流使用的几句简单的英语,他说,都是抗战的时候跟外国兵学习的。

没有拿起枪杆子与敌人面对面作战,是王林申抗战期间唯一的遗憾。虽未能与日军血拼,但危险却并不缺少。铺路时、休息时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犹如家常便饭。有一回,王林申和战友正在搭帐篷,日军敌机在上空盘旋、轰炸,他趴在一棵大树下躲过劫难。“和我一同前来的老乡不幸被炸死,战友死伤一片。”王林申讲述着,几度哽咽,“几乎每天都有战友牺牲,但我们来不及悲伤,只能承担起他们肩头的重担,更加卖力地干活。”

“还有一次,我们正在吃饭,忽然敌机来袭,炮弹正巧落在吃饭锅里,炸开了花。当时认为自己完了,等缓过神儿来,发现还活着。”王林申虽捡了条性命,但手指被炸伤,送到美军战地医院治疗后,因为有些文化,就被整编到总指挥部军邮501局当邮递兵,负责军队的信件收发工作,直至抗战结束。

王林申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收发信件的背包和铁邮箱。老人视其为宝贝,家人几次要扔掉都被他抢了回来。“这些都是抗战结束我从国外背回来的,无论是坐飞机还是汽车我都带着它们,这是我和战友们共同的战争记忆,丢不得。”王林申如是说。

日军投降后,王林申身为军邮局345局局长,但不愿打内战的他返回家乡务农。因为在军队学习了针灸医术,王林申几十年来免费为乡亲们治病,救人无数。如今,老人生活清贫,依靠每月60元的农村养老金度日,宇通爱心社志愿者获悉老人的情况,为其带来了20000元慰问金以及被褥、大米等生活用品。王林申感谢大家的帮助,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认可他是一名“抗日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宇通爱心社252名志愿者自今年7月7日起,开始探望河南18地市的抗战老兵。截至目前,先后走访了郑州、开封等地的550名老兵。志愿者小师表示,通过走访发现,抗战老兵在社会的关注下,生活条件在日益改善,逐渐受到认可。

“不管老兵最初是被抓去当兵,还是自愿上战场,战争过后,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日本兵的憎恨都是油然而生的,没有一个老兵后悔保家卫国。”小师说,老兵的爱国情怀将激励后人奋斗,教会后人心存感恩。

 

  • 评论
  • 分享: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学人资讯

学科资讯